kindle退出中国 情怀尚在但产品体验早已完败

Kindle退出中国,退出体验开始进入倒计时。中国早已
6月2日下午,情怀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发布公告称,产品亚马逊将于一年后即2023年6月30日,完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退出体验运营。这意味着在此之后,中国早已Kindle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情怀电子书。
亚马逊方面还表示,产品对于已经购买的完败电子书,用户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退出体验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中国早已此外,情怀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也将停止出售,产品2022前半年内在亚马逊中国授权经销渠道购买的完败产品将可退货。
消息一出,Kindle就登上了微博热搜,“Kindle真成泡面盖了吗”成为各个微信群里、社交媒体上纷纷讨论的话题,有人缅怀已经逝去的青春,有人则思索要不要把最近买到手的Kindle退掉。
Kindle进入中国9年,曾经红极一时,被广泛讨论至今。如今中国数字出版市场连年增长,接近500亿,曾经受无数人推崇的阅读神器却沦为吃灰的泡面盖。Kindle究竟被谁打败了?未来数字阅读市场又将有何新变局?
曾经的阅读神器辉煌不在
“Kindle真的要退出中国”,6月2日下午2点,一个Kindle用户聚集的500人群内热闹了起来。
在群内,有用户第一时间表示“已经用了Kindle7年,看来要换种方式读书”,也有用户犀利指出“没想到还没开封,Kindle马上就要成为真正的泡面神器”。
实际上,对Kindle两极分化的讨论自其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就没有停下,一方面,Kindle作为国民心中电子阅读器的代名词,是绕不过的产品,另一方面,Kindle总是在家中吃灰,沦为“泡面神器”,备受调侃。
2007年,第一代Kindle诞生,这款产品研发三年半才问世。当时,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励志要创造出一款电子阅读器,放言“让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在贝索斯心中,这款阅读器也许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第一代Kindle诞生后,售价为399美元,定价不算低,但在上架6小时后就宣告售罄。在亚马逊平台上,仅用三年时间就打败了传统图书的销量。当时Kindle背靠亚马逊平台,内容丰富、炽手可热,与优惠的电子书价格捆绑在一起,创下了一种新的阅读范式。
自媒体人“Kindle精选君然然”2010年就通过海淘购入了人生第一部Kindle,并误打误撞进入电子书行业。当时还没有电子书店,只有自制的电子书,而后他通过电子书结识了一批喜爱阅读的Kindle用户,积累了200万粉丝。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Kindle的结缘改变了他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正式进入中国前,亚马逊已经与中国多家出版社进行接触,以期为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做铺垫。
当时一家国内出版社决定与Kindle合作,并称亚马逊中国有基本的经验和体系,大家有基本的信任度。“做事也比较规范和持久”,该人士如此指出。当时,出版社为了与Kindle合作,煞费苦心,一方面要重新谈判版权,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数字转码。
亚马逊中国Kindle书店正式上线的时候,电子书数量就达到2.4万本,不乏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热门书籍。一位出版行业人士谈到,当时Kindle进入中国,实际上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新东西,是个新尝试,抱着很朴素的心态。
2013年6月,Kindle 正式进入中国,前几年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到了2016年,中国成为 Kindle 全球最大市场。那时,Kindle的火爆程度不输iPhone。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曾在2011年高达2320万,之后一路下跌。在中国的销售数据,亚马逊只公开过一次,2018年其称在中国卖出数百万台 Kindle,线上书店资源达到70万本。
随后Kindle变得悄无声息,直到去年年底,Kindle天猫旗舰店关闭、京东旗舰店大面积缺货,引发网友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但是亚马逊中国并未承认将退出中国。
在公告中,亚马逊还对一些用户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复,比如对于“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还可以使用吗?已经购买的书怎么办?”亚马逊表示,用户可以继续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阅读已下载的电子书。用户存储在设备上的电子书及个人文档不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回应了中国官方及授权渠道有哪些以及退货金额相关的问题。
谁打败了Kindle?
2019年,亚马逊电商业务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在中国境内仅剩下Kindle电子书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当时就出现关于Kindle业务的各种讨论,不少声音认为其前景堪忧。
资深工程师袁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Kindle在中国的业务开展不下去,是因为“水土不服”,玩法过于单一。
在产品的销售上,Kindle新品早已不能与iPhone新品同日而语。亚马逊生产的新品Kindle Paperwhite5去年10月底在国内发售,预售时京东旗舰店销量破万,真正开售当日却只显示有400多的销量,不少想入手的网友纷纷表示买不到,那时Kindle在中国市场的前途就已经式微。
随着Kindle入华,国内多家企业纷纷入局电子阅读器,多看、文石、掌阅、小米、科大讯飞等都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所所长王飚分析,这些硬件在产品性能、功能、阅读体验等方面,与Kindle相比并不逊色,有的类似Kindle,且更加贴合中国读者的阅读需要。比如微信读书也推出了自己的墨水屏阅读器,并附赠无限年卡。据相关数据显示,微信读书注册用户达2.1亿,微信读书本身就基于微信好友关系起家,自带社交基因,不少用户有好感。
袁博指出,Kindle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没有本质性的转变,早些年Kindle携带方便,屏幕够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G和4G赋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给到了用户更多的选择。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接触率从2013年的50.1%升至2021年的79.6%。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化选择,目前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由41.9%升至77.4%,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也从21.7分钟大幅提升至101.12分钟。然而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的人群占比只有27.3%,此外,还有21.7%的人群使用Pad。
“手机和国产电子书打败了Kindle”,袁博总结道,从功能上,Kindle的综合功能已经完全比不过华为、小米等,对电纸书的格式支持不丰富;从营销手段上,亚马逊的电纸书相对众多玩阅读打卡的企业也已过时;从内容上,亚马逊电纸书的书源单薄,对现在流行的网文没有太多支持。
Kindle曾经以其墨水屏不伤眼而闻名,事实上,如今在国内墨水屏早已不是罕见的技术,早在2017年初,海信手机率先推出了首款水墨双屏手机A2,在此之后,平均两年海信手机就会推出一款新的阅读手机,2020年12月22日,发布业内首款5G阅读手机A7。近日,华为以MatePad Paper进军墨水屏平板市场后,汉王科技(002362.SZ)等多家厂商争相推出了最新的墨水屏设备。另外,据传苹果正在测试彩色电子墨水屏技术为可折叠产品做准备。
此外,数字阅读的盈利方式已从单一付费模式转向广告收入、版权运营、图书出版甚至用户打赏等多元方式。近日,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咪咕云书店透露主打算力和AI,实现内容共创,已有超过1800万用户,月均消费超65元,活跃率超过90%。
免费阅读模式近年来强势崛起,番茄免费小说、七猫免费小说等稳居移动阅读头部位置,月活达到5000万。对平台来说,单纯通过用户阅读能实现的商业价值是有限的。大量免费阅读平台则通过免费用户实现用户规模化积累获取流量,实现更多商业价值。
王飚表示,Kindle撤出中国是正常的商业选择,一方面其难有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数字出版市场日益成熟,它的竞争力已经很弱。
相关文章
11月23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粤传媒收获6连板 高乐股份、英联股份、标准股份均实现3连板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8一位养老院经营者的自述:苦苦支撑终于喘口气,恢复并非一蹴而就
“目前,公司的三个业务板块,养老业务、医疗业务以及长护险业务等正逐步恢复,我们在努力弥补之前业务的损失。”在忧心了近两个月后,王瑾终于喘口气。王瑾是上海一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受疫情封控影响,过去一2025-07-08-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8
- 周二6月28日),国际小幅上涨,因美债收益率和美元走弱,但市场预计美联储政策转向与经济衰退机率之间的关联性将比以往更小,在缺乏新的催化剂推动市场走势之际,金市短期内将维持区间震荡。北京时间15:25,2025-07-08
百度:今年9月,百度App的MAU达6.34亿,同比增长5%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晚间消息,百度Nasdaq:BIDU)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25亿元约合45.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25-07-08- 6月28日消息,北京女性专属保障“惠她保”焕新升级为“爱她保”正式上线,保费维持89元/人/年不变,保障责任和健康服务全面升级。据悉,“爱她保”由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