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

中国国内初步统一、徐忠接轨国际的推动体系绿色债券标准正式落地了。
中国国内初步统一、绿色绿色接轨国际的金融激绿色债券标准正式落地了,这是不断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进展。
7月29日,完善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指导下,市场由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主体转型《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下称《原则》)在北京正式发布。
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低碳动力副秘书长徐忠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内生《原则》是徐忠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推动体系国际接轨的绿色绿色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彰显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激决心和行动。
《原则》充分尊重国际通行标准,不断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债券的四项核心要素,提出了对绿色债券发行人和相关机构的基本要求,为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等多个绿债品种提供了统一标准。
徐忠透露,2022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达到1685亿元,占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总发行量的42%,占非金融企业绿债发行量的62%,发行规模持续居全市场第一。
同时,针对煤电钢铁等高碳行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交易商协会在去年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通过债券条款的约束推动企业转型。今年5月,交易商协会进一步创新推出了转型债券,满足高碳行业转型资金的需求。
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18万亿元,增长迅速,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约为1.3万亿元,在全球位列前列。绿色债券已成为国内仅次于绿色信贷的第二大绿色融资渠道。
“我们要以本次原则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徐忠认为,未来可从标准体系,金融产品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关于具体做法,徐忠提出几方面建议:一是明确绿色标准,即在前期已建立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明确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以及各类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核算标准;二是结合绿色项目的期限特点、风险状况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等,探索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产业引入源头活水;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通过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切实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
“例如人民银行前期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徐忠以此举例称,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方面,未来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可包括财政体系,税收优惠、信用担保等。
四是强化市场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徐忠建议,要强化企业信息披露,提高绿色金融融资的透明度,同时规范发展绿色评级和绿色评估认证体系,防止“洗绿”和“漂绿”。此外,还要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
五是培育社会责任投资群体。徐忠认为,发展绿色金融要践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路径,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不断强化机构的ESG投资理念,让更多的投资者愿意投资绿色产品和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压力实施,量化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在提高金融机构绿色投资的自觉性方面,他建议积极鼓励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长线资金开展ESG投资。
相关文章
- 作者:叶渔今年8月,特斯拉的马斯克到希腊度假。他在海滩袒胸露背。他的父亲批评他饮食生活不够健康。照片在网络上疯传。30天后,他的体重下降20磅约9公斤)。有网友问他减重的秘诀。马斯克称靠间歇性断食和一2025-07-08
- 近期10Y-2Y美债期限利差释放美国“衰退”信号,10Y-利差则暗示经济无忧。真相如何?且听分解。一问:美债期限利差倒挂,指向衰退?不同指标背离,反映市场分歧严重近期,伴随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且加息502025-07-08
- 2022开年以来,受外缘政治、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这次专题会议传递了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维护资本2025-07-08
- “餐饮、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都是与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但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些行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的冲击。”在3月29日举行的上海2025-07-08
- 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当地时间21日宣布,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后3年将拨款54亿美元用于向黎巴嫩提供粮食援助。黎部长会议发表的一份声明援引米卡提的话说,这一粮食援助将于2023年到2025年实施,援助粮2025-07-08
- 财联社上海,编辑 牛占林)讯,彭博社周三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总统拜登准备最快将在本周援引“冷战时期”的权力,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和其他类型电池所需的材料。据报道,白宫正在讨论将电池材料添加至《国防生产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