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复速度之差意味着什么
出境游的旅游消费要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人次入 元宵假期刚过去,和收恢复新春过年也算是速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在这半个月以来,意味无论是旅游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还是人次入2月6日刚刚恢复的团队出境游业务,都显示着旅游市场的和收恢复复苏和一番热闹的景象。 根据途牛旅游网截至目前数据,速度预订2月6日出游的意味出境游订单环比前一日增长324%,预订2月6日~2月12日出游的旅游出境游订单较前7天出游订单增长近两倍。看起来市场升温迅速。人次入 虽然近期的和收恢复这些数据都令人振奋,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速度旅游收入的意味恢复速度明显慢于旅游人次的恢复速度。从2020年的年初开始,疫情来袭,于是旅游业受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持续了3年,因此2023年的旅游数据与前3年相比必然是大涨,但也很难有可比性。而2023年的数据与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就可以看出复苏的程度。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春节假期的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旅游收入的恢复速度要比旅游人次的恢复速度慢。也就是说,虽然出游的订单量、人数都有大幅恢复,但是比起疫情前的人均消费来看,消费还未与人数成1:1的正比。 在与诸多旅游业者交流后,笔者发现这个现象的背后有几大原因。 首先是最近为了促进旅游市场复苏,于是各大景区和旅游企业都进行了大力度促销,比如从1月底到2月初甚至到3月,全国有大量景区实行了门票免费或打折,而不少旅游企业也发出优惠措施来揽客,这种情况下,游客数量当然会增加,近期还出现过部分景区一度不得不暂停接待游客的情况。然而大量的促销和免费使得人均消费额有所减少,在统计数据时可以看到不少景区的接待人数直线上升,但门票收入收益却是大幅下滑的。这一点在2月6日刚刚恢复的团队出境游首发团中也看得出来,比如各大旅行社近期刚刚出发的团队出境游首发团就有很多优惠,还赠送了不少礼物给首发团客人,有些出境游首发团的价格比疫情前的正常团还要低,这就明显减少了客单价。 其次,防疫政策优化后,大量人员返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行人次数量,但是这些返乡的旅客并不一定会在家乡进行太多的旅游消费,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住在家里,那么住宿消费在他们这里是难以拉动的。“宅家”也会减少餐厅消费和购物的可能,因此这类返乡旅客对于旅游消费的拉动有限,但他们贡献了出行人数的增长。 同时,短线游的消费要低于长线游。虽然近期国内长线游升温明显,但这是相对于此前疫情反复、部分区域甚至叫停跨省游的情况而言。如果与疫情发生前的情况来比较,长线游依然没有恢复到原本的水平。而短线游的消费是要明显低于长线游的,比如大交通、过夜时间和住宿消费等。且短线游的游程短则整体团费、基本消费等都要低于长线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出游人数不少但人均消费却不高。 至于接下来的旅游消费恢复如何提速,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国内长线游消费和出境游消费的恢复。比如在景区和旅游企业以正常价格经营之后,是否可以让游客持续支出旅游相关消费。又比如在住宿方面,除了假期,很多酒店的日常价格并不算高,如果可以将产品重新包装,做出高性价比且客单价也不低的套餐,则可以加速消费拉动。 在收益和利润方面,出境游一直是最重要的板块,尤其是在2月6日恢复团队出境游业务后,这个板块更是承担了促进旅游消费的重任。但出境游涉及签证手续、海外地接、用车、餐饮、酒店等多个环节,且出境游业务暂停了3年,也导致不少旅游业者转行,甚至一些海外餐厅和地接都发生了变化,这些业务都要重新对接和采购,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出境游的消费要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业者们可以重新包装和设计一些中高端产品,来拉动消费。 相对而言,东南亚游尤其是签证手续比较简便、旅游业比较成熟的泰国游会比较容易快速恢复。即便如此,泰国国家旅游局方面近期也预计2023年将有500万~6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游,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是1100万,可见完全恢复同样需要时间。且比起旅游人数的恢复,如何激发游客的消费是一个更难的点,此次赴泰国的多个首发团价格并不高,根据首发团游客的反馈,泰国当地的消费也不高,整体都比较划算,但这也意味着人均消费金额有限。笔者认为,此类产品在未来也需要重新细分和规划,根据不同的人群做出不同价格的特色产品,既保量也可保价。 或许在欧美出境长线游整体复苏后,高客单价以及含奢侈品购买的人均消费金额会有明显恢复,如果届时还有“报复性”消费的话,可能会拉动一波旅游购物消费高潮。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过程。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一图了解哪些行业企业受益
- 多家头部私募A股调研“跑偏”,这些新板块、新主线亮了!
- 中基协连发两份纪律处分:涉小村资本、上海达仁时任董事长
- 交通银行发布重要公告:暂停发行
- 主流寿险、健康险皆可享受税优政策!人身险重磅利好不断,保费颓势即将大逆转?
- 25岁的长沙银行对公诉讼高发,换届、辞任致董监高团队大换血,行长仍未到位
- 卢布推翻教科书:汇率并不由经济基本面决定
- B站CEO陈睿:有信心实现B站直播业务高增长
- 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150亿元,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未上市的公司
- 科莱瑞迪IPO:第一大客户是参股公司,二股东提名的董事曾在证监会就职
- 宁德时代澄清期货投资损失等市场传闻:严重失实
- 五月外贸增速回升至9.6%,二季度进出口或保持向好态势
- 11月LPR按兵不动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 “宁王”二号人物近期疯狂减持套现?股价大跌之际北向抄底,公司最新回应来了
- 雅化集团受益锂业火爆半年净利预增6倍 三年百亿营收有望实现
- 2022年第一季度保险行业总体净利润为344.45亿元 同比下降65.50%
- 钱唐控股发盈喜 预期中期业绩同比扭亏为盈至约1030万港元
- 监管引导金融资管公司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化险
- 核酸检测存在一定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避免吗?
- 半导体“降温”、消费电子砍单,哪类厂商能从容“渡劫”?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