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治理直播售假要形成合力
来源:法治日报
正值“双11”大促期间,法治不少人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日报日前,治理直播公安部公布10起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售假并提示广大消费者要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
近几年,合力直播带货等网络消费新业态、法治新模式的日报兴起,拓宽了消费者的治理直播购物渠道,提升了人们的售假生活便捷度。但同时也出现了虚假宣传、形成假冒伪劣商品频现等问题。合力相关数据显示,法治2021年,日报全国12315平台在新消费领域每接到5件投诉举报,治理直播就有4件跟直播带货有关。
与线下店铺的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受众广、带货和发货分离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消费者往往会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而部分消费者的隐忍无形中又给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的勇气,从而让一些直播平台沦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件涉及直播带货,这些违法犯罪体现出团伙作案、上下游犯罪链条化、隐蔽性强等特征。
直播带货涉及的违法犯罪虽然发生在线上,但是根源在线下,因此只有紧盯病灶,对症下药,重拳出击,将对线下假货的打击和线上假货的围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治理这些侵权假冒问题。此次公安机关披露的案件,就是紧盯消费者反映集中的“网红”“直播间”等,通过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摧网络、追流向,强化了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破案攻坚,不仅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网络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延伸,网购体验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信心。治理网络售假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还需要各类平台强化自我管理、压实各项责任,企业和商家提升诚信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消费者依法积极维权、理性购物,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净化购物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责任编辑:综合)
- 肖远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 证监会:坚决刹住地方交易场所违法违规滥发融资产品行为
- 广发期货乙二醇日评:煤化工重启推迟较大,累库放缓,MEG低位仍有支撑
- 工行完成与多国数字货币真实交易测试 银行IT厂商或迎重大机遇
- 理光软件研究所研发统括中心总经理董滨:5G时代会大大促进万物互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需求下降 苹果放弃iPhone 14增产计划:市值瞬间蒸发7000亿
- 男子付费学法律,不满教学课程将厚大法考告上法庭:与实际运用不符,索赔1元
- 美国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1亿美元军事援助
- 我国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
- 娃茅酒宣传是否有擦边“傍名牌”之嫌?
- 广州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
- 太阳能板块普涨
- 迪士尼称Iger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接替Chapek
- 需求下降 苹果放弃iPhone 14增产计划:市值瞬间蒸发7000亿